选自《吐鲁番帝国》——解密山海经三星堆
神器造型:人面龙身、人面虎身、人面八首,人面马身、人面牛身、人身豹尾、人面羊身、人面兽身、人面鸟身、人首猪身
《海内西经》原文:“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
注:梏,手械, 古代拘束人的一种木制刑具;桎,古代拘束两脚的木制刑具。
解析:贰负帝有个名叫危的大臣。传说窫窳与贰负争夺帝位,被贰负帝的大臣危打败。贰负将其双手带上手械梏,捆绑在在疏属山上。青铜神祗窫窳的右足带着桎镣,反绑着两手,头发系在疏属山的大树上。
原文:“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解析:昆仑之丘交河城南面的月光海,渊深三百仞。交河城祠堂里供奉的九个开明神兽昆仑神坛体量很大,都是虎身人面,面向东供奉在昆仑山丘上。开明神坛的西面供奉的青铜神鸟凤皇、鸾鸟,都戴着玉蛇耳坠,脚踩玉蛇,胸部挂着赤蛇。
《海外西经》:“刑天与帝(夏后启)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解析:刑天与帝贰负争夺帝位,贰负帝砍了刑天的头,葬在月光海西面的常羊山。刑天的青铜神像造型是没有头,以乳头为眼目,肚脐为口,手持斧钺挥舞。
原文:“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谷子,即粟),长五寻(古代八尺为“寻),大五围(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注:寻,古代八尺为“寻”;围,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
解析:交河城祠庙供奉的开明神兽昆仑神坛管辖范围方圆八百里,上达万仞高的天界。供奉的青铜神器是谷树,高有五寻,粗五围。神坛上有九个面壁,挖了九个深洞,以玉石为监视用的门槛。每个面有一扇门,一共有九扇门,每个门有人面虎身、九头的开明神兽守护。神龛里有一百个雕琢的神灵。
《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解析:交河城西女娲无肠国供奉着十个青铜神祗,名叫女娲之肠。女娲化作神灵,青铜神像供奉在戈壁荒野名叫栗广的横道处。
原文:“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连)于头山,名曰嘘。”
解析:交河城有轩辕之国。居住在江山南面的为吉利,即使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月光海西面的郩中,祠堂供奉的青铜神祗人面鸟身,耳坠是两条碧玉雕琢的蛇,脚踩两条赤玉蛇,名叫弇兹。荒野之中有座山,名叫日月山,是上天的枢纽。吴姖天门是日月落山的地方。山上的祠堂里供奉的青铜神祗名叫嘘,造型是人面,没有手臂,两只脚一起反绑着。
原文:“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解析:月光海西面稍南,靠近托克逊县流沙,赤水白杨河的后面,黑水大河沿河的前面,有座大山名叫昆仑之丘。祠庙供奉的青铜神祗人面虎身,尾巴有纹彩,全身白色,供奉在荒野的石洞里。昆仑之丘南面有弱水环绕的月光海,远处有火焰山,物品放在火焰山上会自燃。昆仑之丘祠堂里供奉的青铜神灵造型是戴胜鸟状的头饰,虎的牙齿,豹的尾巴。她就是西王母。昆仑之丘交河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万物应有尽有。
原文:“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启)。开上三嫔(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解析:月光海西南,赤水白杨河南面,托克逊县流沙西面的祠堂里供奉着一座青铜神坛,造型是戴着两个碧玉雕琢的青蛇耳坠,乘坐两条龙,名叫帝夏后启。夏后启有三个姑娘,出嫁后登上高耸入云的天穆山,今天格尔山修炼,得到《九辩》《九歌》中后下山。这里就是名叫天穆的戈壁荒野。天穆之野的天穆山高二千仞(约合3600米)。帝夏后启就是在这里得到歌谣《九招》的。
概括:月光海西面神器造型:人面龙身、人面虎身、人面八首,人面马身、人面牛身、人身豹尾、人面羊身、人面兽身、人面鸟身、人首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