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8日报道(文/吴涛 霍丹彤 袁慧晶)6月11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宣布将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机构一起,基于现已出土的近2000万片古瓷片建设古陶瓷基因库,这是世界范围内的首创之举。

瓷器曾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瓷文化的鼎盛,在西方形成了小写china为瓷器、大写China为中国的独特现象。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世界古代制瓷业集大成者,也是当今瓷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聚集地。

这座城市的手工制瓷史长达1200多年,瓷魂深深地融入城市的肌理。在古代核心制瓷区御窑厂及其周边,地下埋藏的碎瓷片数以千万乃至亿计,有的窑渣堆积厚度竟达十几米。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些破碎的古瓷片,其价值并不逊色于那些珍贵的传世藏品。基于海量信息并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的古陶瓷基因库,将破解人类古代瓷业巅峰时代的文明密码。

挖掘隐藏于幕后的文明细节

中国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永乐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明成化青花斗彩鸡缸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明宣德青花龙纹罐、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的传世古瓷,大多数生产于景德镇御窑厂及其周边古代窑场。

业内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倘若没能收藏一定数量的中国古瓷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世界性的博物馆。

珍贵的传世藏品是显于台前的绚烂光芒,而深埋于地底的碎片则印刻藏于幕后的文明细节。

为了让这些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国内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古陶瓷基因库。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看来,从研究的角度看,传世品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受限太多,因为不能为研究去打碎一件完整器,也不会为某一件传世品去量身定制一台多功能检测机器。而一块碎瓷片在研究人员手里,可以表面观测纹饰、拼接还原器型、切片了解坯胎、磨粉分析材料乃至烧成温度等,至少可解析出上百条信息。

翁彦俊说:从这个意义上看,古瓷片的价值毫不逊色甚至高于同时期的传世品。

我们计划在一年半内完成首批明代御窑时期的近万件标本的制作,之后用3-5年时间完成景德镇全部考古出土标本的基因入库工作。翁彦俊表示,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色差仪等多种高精尖设备将协同配合,帮助研究团队提取古陶瓷标本中的基因信息。

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和目标。本次用于提取基因的,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及其前身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近40年考古工作中积累的近2000万片各类古陶瓷标本。

还原制瓷巅峰时代真实面貌

基因库的价值所在,不在于单纯地去研究器物本身,而是透过器物去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而推演还原出制瓷巅峰时代的真实面貌。

景德镇御窑遗址是14世纪到18世纪世界传统制瓷巅峰的见证。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瓷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一块碎瓷片可还原一个历史场景。海量的古陶瓷片,既是对当年的材料、配方和工艺的还原,也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拼图。翁彦俊说。

国内学界多认为,早期青花瓷生产使用的是来自波斯地区的青色颜料苏麻离青,因为那里曾进行过青花彩绘陶器的生产。而被后世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的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则兼用了进口颜料与国产颜料。但这些大多是人们通过清代的文献资料和流传下来的工艺去推测的,并没有研究支撑。技术进步后,人们开始通过铁锰比来推断青花颜料的成分,但准确度依然存疑。

现在我们可以用微观手段‘看’见两种青花料的存在。翁彦俊说,基因库已通过先进的聚焦离子束显微镜对青花瓷碎片进行了理化分析,证实其同时使用了国产和进口颜料。类似的科研成果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如今,景德镇御窑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一大特征便是——中国手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翁彦俊说,御窑厂窑址的边界和布局、窑炉和作坊遗迹现象、大片的窑业堆积和丰富的瓷器标本,展现出明清御窑规则的空间布局、有序的生产组织和庞大的生产规模,是唯一一座在古代文献中有过详细记录的瓷业窑场,见证了御窑制度的诞生及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制瓷在明清时期国家手工业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成就。

在基因库的研究基础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将绘制古陶瓷基因知识图谱,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全景式的系统化知识。比如,野史记载宣德帝朱瞻基爱斗蟋蟀,宫廷记录隐去不提此事。但御窑博物院在众多的碎瓷片中复原出了宣德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蟋蟀罐,成为这段历史的物证。

这些有趣生动的历史细节,未来可用于大文创的开发应用。无论是做文创产品还是旅游产品,都能根据有依据的真实史料而非民间故事来进行内容深挖,进而赋能文旅产业。翁彦俊说。

搭建陶瓷文化交流国际平台

作家胡平在《景德气象》中写道:一幅全球时空坐标图,空间刻度是元青花的诞生地,时间刻度是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两者差不多在同一点上。景德镇,恰逢其时地处于这一点。他认为,景德镇瓷器是中国经历1.0版全球化的最好注脚。

青花瓷缘起于波斯的苏麻离青,其环球旅行是从景德镇开始的。遥想郑和七下西洋,几百艘宝船携带着比金子还珍贵的青花瓷器,登陆遥远的阿拉伯半岛。这些中国特产被赠予当地,其上熠熠生辉的青花,未尝不是以这种方式回到了故土。

景德镇瓷器对中东、非洲、东南亚、欧洲等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带来了极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景德镇御窑遗址技术体系深刻影响了世界制瓷工业化发展。翁彦俊说,青花瓷在海外市场上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窑场开始以其为范本进行争相仿制和再创造,如今土耳其、埃及、日本、越南、朝鲜、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家也保留了这些早期窑场的重要实物遗存。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依然生生不息。如今在景德镇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洋景漂。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陶瓷文化艺术爱好者聚集在景德镇,追逐自己的梦想,被当地亲切地称为洋景漂。不少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达十几年甚至更长。

近年,法国吉美博物馆、荷兰代尔夫特王子博物馆等国外研究机构都曾提议,希望共同研究景德镇的古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国际交流依然具备强有力的生命力。翁彦俊说。

翁彦俊表示,基因库建成后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开展积极合作,推动古陶瓷研究数据的全球共享,探讨全球陶瓷文明课题,搭建陶瓷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

通过开放、共享和交流,基因库将不断收纳全世界古陶瓷的相关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翁彦俊说:这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基因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古陶瓷历史的发掘和研究、陶瓷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优良的平台,续写以陶瓷为载体的文明交融新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