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飞驰向前的硬件载体——机车车轮,它担负着机车导向同时又是整车中受力大、工作条件异常恶劣的关键部件,它的质量状态直接影响机车的安全运行。今天要介绍的“最美劳动者”邹毅,他所从事的就是电力机车车轮的加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背后的故事。
最美劳动者
第二季 匠心坚守
(第二集)
有着“蓝领王子”之称的邹毅,从事的是电力机车车轮的加工,他所发明的“邹毅操作法”,使加工一个机车车轮从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提高了车轮的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2020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高级技师,国家高级考评员 邹毅
初心:从普通车工到高级技师
2006年,年仅18岁的邹毅走出校门来到了株洲九方装备公司,他勤学苦练,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的数控车工成长为数控车高级技师。
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他归功于四个“敢于”:“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敢于学别人不敢学的技能,敢于动别人不愿意动的脑筋,敢于牺牲别人不愿牺牲的休息时间”。
通过4年的艰苦学习和实践,邹毅在22岁时就拿到了数控车技师资格证书,25岁时获得国家数控车高级技师和国家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质,成为了公司数控车领域中最年轻的国家数控车高级技师和国家高级考评员,被大家称为“蓝领王子”。
2011年前后,中国制造的电力机车不断走出国门,订单急剧增长,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邹毅潜心研究,钻研出一套车轮加工的先进操作法,过去加工一个车轮要通过3道工序,花4小时,现在只需2道工序,2小时即可完成,被公司命名为“邹毅操作法”。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 刘兵:“‘邹毅操作法’在班组全面普及后,立车班的设备使用率由原来的79%提高到95%,车轮加工质量合格率也稳定在99.98%。可以说为电力机车制造事业和株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匠心:为中国电力机车插上“翅膀”
“不忘初心、匠心报国”是邹毅的座右铭。年仅34岁的邹毅,16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砥砺“匠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成绩。
2015年,公司为国内铁路干线高速交流机车和出口机车承担了机车车轮的生产加工制造任务,其中有83件价值150万元的进口坯件产生了“黑皮”现象。
加工余量单边要按正常的加工方法加工,就会产生“黑皮”,也就是加工不到坯面,无法达到合格产品要求,要去掉“黑皮”,就会破坏车轮加工尺寸要求,造成废品。
为攻克“黑皮”车轮难关,公司成立了以邹毅为组长的攻关小组,负责攻克“黑皮”车轮加工问题。肩负重任的邹毅冥想苦思,琢磨了好多天,制定出不同的装夹和编程加工方案,从粗车,半精车到精车着手,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加工余量进行反复借量加工,成功地将这批“硬骨头”啃下来。
参加工作以来,他负责和组织企业技术攻关项目300余项,实现技术装备和新工艺方法的国家级专利18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承:做圆梦的“火车头”
从一名普通数控车工到全国劳动模范,邹毅非常感谢带他入门的师傅。十几年前进厂做学徒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像师傅一样的高技能人才。
2014年,公司创建了以邹毅命名的“邹毅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公司中青年生产一线员工搭建起“寻梦”、“追梦”、“圆梦”大舞台,邹毅成为了年轻员工带领创新圆梦的“火车头”,组织和发动更多的产业工人实现事业理想,拉动了公司创新发展的新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圆满地完成了公司技术攻关60余项,设备攻关40余项和30余项新产品的技术攻关任务。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立车班员工 数控车技师 蒋建平:“邹毅就是我们团队的'火车头',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的数控车高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邹毅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一批能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数控操作与编程技术的技能人才队伍,其中3名高级技工考取了数控车技师职称、18人通过了高级技工技能鉴定。成为了公司“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有生力量。
“学以致用”“经世致用”,邹毅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金属加工》杂志上发表了《数控技能大赛的绝技:轴套三组合件的加工》《整体轮加工效率和程序的优化》《宏程序在异形螺纹车削中的应用》《等高双面电磁铁的设计与应用》等多篇有价值的优秀论文;还先后参加了各类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命题工作,参编的《车工》《焊工》《铣工》等培训教材先后出版发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飞驰的中国电力机车实现了“从普载到重载,从直流到交流,从引进到出口,从常速到高速”的“四大跨越”,正是因为有了邹毅这样在背后默默付出、为中国电力机车插上“翅膀”的劳动者们,我们才有了领跑世界的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