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深度刊

The Square is a sanctuary of trust and caring. Within it we all share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广场内是信任与关怀的殿堂,在里头,我们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

瑞典电影《魔方》是去年坎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的得主。导演鲁本奥斯伦,擅长把人置身在如牢笼般的困境,透过事件的堆叠逐步脱去文明伪装,最终坦露人性的软弱与矛盾。《魔方》的故事从一场单纯的手机失窃案件开始,担任美术馆馆长的男主角,锁定窃贼地址发了恐吓信。手机很快就寻获,恐吓信却有如蝴蝶效应般延烧,挑动观众心中对阶级、种族、道德的敏感神经。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1

以矩形线条包围,名为《广场》的装置艺术作品,是电影中与剧情相互对照的重要象征,也是判断电影角色行为的准则。创作者希望透过这个作品,重现人与人互助的乌托邦光景。然而,艺术所发扬的善,终究只是人类勾勒出的理想国,当人同样置身广场这一条船上时,取代互助出现的是恶意。片中最堪称一绝的,便是原先用来作为美术馆特展的宣传影片,广告公司却为了商业成效,不仅拍摄手法血腥,还有乞丐入境,大大消费了社会中的无产阶级。这起事件有如近期H&M 官网请黑人模特儿,穿上绣有 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 字样的帽T,而遭抵制的争议翻版。而另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在晚宴上失控的重头戏,也巧妙隐喻当代阅听人根本无法分辨真实与效果的界限。以艺术与商业之名,旁观他人之痛苦的「无知」,在萤幕内外都不断上演着。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2

▲假戏真做的行为艺术,讽谕着当代观者无法分辨传播信息真伪的界限。

是怎样造就了一个冷漠、忽视的社会,焦点回到个人,男主角的伪善是另一个片中的重要探讨。他表里不一,表面是个拥有高社会地位,形象翩翩的公众人物。然而,权力之于他,只是作为吸引女性的费洛蒙,真正需要guts 时,却拉不下脸。像是跟下属在车内争执谁该下车行动时、不愿向共度春宵的女记者坦承风流韵事的情节,都对这位大人物台面上落落大方的形象,揶揄讽刺了一番。(也恰巧呼应了前作《婚姻风暴》中男主角逃避妻子质问的景况。) 他对被恐吓信殃及的无辜男孩,所做出的吝啬行径,最终成了在道德上绊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鲁本奥斯伦这回借艺术为题,以宏观的视角、荒谬尖锐的剧情铺陈,让片中广场的意念,隐喻着近来难民涌入的欧洲,也像我们所身处贫富差距的世代。广场的边界,如同艺术作品的景框,荒谬的录像在作品内外同步放映着。《魔方》本身是幅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同时也是面可以穿透、戒慎自我的警世明镜。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3

▲饰演美术馆馆长的丹麦演员Claes Bang,从一开始的伪善渣男到最后自我的觉醒与反思,表现十分深刻精采。

你不知道的《魔方》幕后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4

▲ 导演鲁本奥斯伦获得金棕榈奖时,兴奋激动的一刻。

1.《魔方》是瑞典电影史上第三次获得坎城金棕榈奖。前两次分别为1951年《茱莉小姐》,1944年《折磨》

2. 饰演模仿猩猩的行为艺术家,演员Terry Notary 本人即是专业的「猿类模仿演员」,曾透过动画捕捉技术,在《猩球崛起》、《金刚》演出。

3. 片中模仿猩猩的桥段,灵感来自于艺术家Pierre Brassau 1964年在哥特堡美术馆展出的抽象画作。这系列作品受到许多艺评家的赞赏,然而Pierre Brassau 本尊其实是一只来自布罗斯动物园的黑猩猩。

4. 另一个模仿猩猩的灵感,来自俄国行为艺术家Oleg Kulik,他曾因为扮演一条狗,并咬伤了参观民众,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电影里艺术家的名字 Oleg ,便是来自这位俄国艺术家。

5. 电影一开始手机遭窃的桥段,来自导演自身的惨痛经验。

《魔方》:深刻高明的艺术之作插图5

▲ 以《使女的故事》爆红的女主角Elisabeth Moss,在片中饰演来自美国的女记者。

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平凡的深刻,欢迎关注深度刊

举报/反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