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良好的待遇是维持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和军官每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抗战之前,国民党军队的待遇还算可以。1932年发国难饷章之前,上将每个月可以拿到800元,中将在500元,上校240元,中校则是170元。上等兵则可每月拿12元,二等兵则是10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在张德瑞的《山河动》一书中,把1932年之前军人待遇和四川农民净收入做了一个对比。

结果发现,一个中校军官一年的收入,比四川一个拥有百亩农田地主年收入还高。而上等兵的年收入,也和一个耕地50亩以上的半自耕农差不多。

1932年,国民政府对军队开始实行国难饷章制度。各级军人的薪资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上将月薪锐减到240元,依次递减。到下层士兵时,上等兵每个月只有8.5元,一等兵是7.5元,二等兵最少,只有7元。

抗战时国军发多少工资?二等兵只够吃两碗面,军长买不起煤油灯?插图

当然这是一个规定,实际操作中因为各部队费用来源不同,因此执行起来也是各有不同。

比如税警总团背靠财政部,经费很足,所以并没有执行这个规定,而是照常发全薪。但是陈诚第18军,反而在规定的基础上再打九折,不过好在不会拖欠。

而地方军阀部队有的经费更缺,就会频繁出现克扣士兵军饷的情况。如驻防湘西的34师,就出现“本师官佐士兵夫固定薪俸仍然极少…….从无一个月按照规矩发过一次饷”

1938年之后,国内物价开始不断上涨,国民党军的待遇自然也会有所调整。到1945年二等兵月薪增到900元。对比1937年,收入是大增,但是考虑到物价上涨了2167倍,则这点收入的增加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高兴的。

黄仁宇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经记录到,1941年阙汉骞所部驻防云南时,当地一碗面条就要3元,一个少尉一个月30元,只能吃10碗面,而一个二等兵月薪7元,只能吃两碗面。

抗战时国军发多少工资?二等兵只够吃两碗面,军长买不起煤油灯?插图1

到了1943年,重庆一带猪肉一斤14元,上校的工资只有290元。加上军饷并不是次次准时发放,少则拖欠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久。一些军官家里人口众多,光靠月薪无以为继。甚至出现了营长因为生计困难,不得不把女儿送人的情况。

1944年后,时局艰难,物价继续上涨。高级军官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山河动》一书中记载到57军军长刘安祺,抗战期间刘家连一个煤油灯都买不起,肉也很少吃。

在战局之中,收入实际上不断下降,更加上拖欠发放,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

首先,普通士兵的体力很差,难以支撑作战。1944年美国专家曾为1200名士兵体检,结果57%的士兵营养不良。

其次,对于士气的打击也很大。在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下,中国一个二等兵的薪水只约等于0.075美元,上将也不过是10美元。微不足道的收入,对于普通士兵的士气影响极为恶劣。

而因为收入不断下降,部分国民党军官和士兵干脆搞起了走私和贪污。高级军官吃空饷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士兵逃亡违纪的现象不断增加。这样一支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抗战时国军发多少工资?二等兵只够吃两碗面,军长买不起煤油灯?插图2

第三,因为收入太低,军人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抗战初期,军人待遇还算可以,加上抗日救国的热情,很多青年学生都愿意投笔从戎。不过随着抗战深入,军人的收入不断下降,甚至比不上苦力或车夫,军人地位一落千丈。到了抗战后期,我们不得不悲哀地看到士兵的社会地位已经和乞丐差不多了。

除掉月薪之外,国民党军队的福利也各有不同。

胡宗南汤恩伯等部因为经费充足,加之会有一些生产或商业收入,故而这些部队对于士兵福利还算可以。胡汤等部均会给军官士兵兴建眷村,安排家眷。但这些福利也不过是限于少数富裕的部队,对于大部分部队来说是没有机会享受的。

在伤亡抚恤方面,规定的金额追不上物价飞涨,以至于一些军人家属都没有去申请。

比如一个中级军官负伤后所得抚恤12万元。

这笔钱在抗战胜利后能买什么?只能买一条不锈钢表带。

以上是真实历史的一个切片,我们后人习惯于被宏大叙事所感动,但往往忽视了这些细小真实的冰山一角。

而真实完整的历史不仅要有宏大叙事,同样也要涵盖各种细小的切片,这才是一个有温度的历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